● 均衡營養
「飲食有什麼禁忌?」「聽說癌症病人吃太好會使腫瘤長大?」身為癌症治療醫師,門診看的都是癌症病患,常被問到這類問題, 望著骨瘦如柴的癌症患者,心中真是感慨,道聽塗說真是害人不淺!
根據統計,各種癌症病患,有三至九成營養不良,頭頸癌與上消化道癌最嚴重。營養不良分輕度、中度與重度,若體重於一週內 減輕1-2%為輕度營養不良,大於2%為重度;一個月減輕5%為輕度,大於5%為重度;六個月減輕10%為輕度,大於10%為重度。醫學上已經了解,營養不良會增加住院 天數、減低治療效益,並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因此,充足的營養可說是癌症治療的基礎。
癌症病人為什麼會營養不良,有內在與外在因素。腫瘤生長分會分泌一些物質,而這些物質會使人胃口差、疲倦、代謝增加、使人 消瘦,嚴重時稱「惡液質」。另外,癌症病人接受手術、化療、放射治療,也會有各種副作用,疲倦、噁心、胃口差很常見,這也會使病人消瘦。
出於關懷,家屬常會強迫癌症患者飲食清淡,甚至進行「生機飲食」,只能吃些蔬菜、果汁,殊不知病患已營養不良,搖搖欲墬, 此時不讓病患補充營養,還以為這是癌症正常現象,甚至自我安慰,想把腫瘤餓死,真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大家都怕吃太好,使腫瘤壯大,其實腫瘤就像「黑金集團」, 生存能力很強,可分泌生長因子,促進自己生長,並促使鄰近血管新生,以供給生長所需養分,想用節食的方法把腫瘤餓死,現實上不可行,自己一定會先垮掉。健康人 平日飲食清淡很好,但癌症患者正值虛弱之際,實不宜過度限制飲食,以免傷害健康。
事實上,雞鴨魚肉都可吃,只要吃得下就好,多一分本錢,就多一分戰勝癌症的希望!另外,有些則是親戚朋友送一堆「補品」, 燕窩、魚翅、人參……等,其實癌症病人消化不好,這些東西實在無福消受,正常的飲食最受用,也最可口。若須要補充營養,可與醫師討論,或掛營養諮詢門診,由營養師 為您規劃。若想吃中藥調養,一定要找合格中醫師,不可亂食坊間偏方,並須告知主治醫師,因為癌症病人接受治療中,可能肝腎功能或免疫力較差,有些中藥可能會加重 身體負擔,不可不慎!本院設中醫科,病患有中醫藥的需求,可自行掛號看診。
總之,癌症病人還是應該維持充足營養,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維持正常飲食與作息,喜歡吃什麼就多吃,吃下去就是本錢。很多人得了 癌症就想找原因,「飲食」常是代罪羔羊!其實以現在醫學所知,日常生活最大禍害是抽煙與檳榔,可使多種癌症發生率各增加數十倍,因此戒煙與戒檳榔,是預防癌症最 重要的事。正常飲食與多數癌症並無明顯關聯,因此不必疑神疑鬼、怕東怕西!得了癌症,最重要是養好身體,與醫師充份討論,勇敢面對適合自己的治療,才是最高明的 決定!
近年來,隨著病患或民眾間口耳相傳、媒體報導及書籍相繼出版,生機飲食越來越廣為人知,甚至成為癌症病友間風行的另類療法。 對於文明病纏身的現代人來說,這類新興飲食方式給予許多人找回健康的希望,也喚起人們省思飲食變革造成的各種危害。
要談到生機飲食,一定少不了有機食品。簡單來說,「有機食品」是指生產、製成中著重大自然永續發展的食品,不攙化學肥料、農藥、 生長調節劑、禽畜飼料添加劑等合成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食品及其產物。
因各國法規差異,有機食品的定義也不盡相同,若想詳細了解國內的相關規範,可上 農委會及農糧署網站查詢(註1)。
至於「生機飲食」,坊間書籍與網站所提及的定義略有不同,主要原則是強調有機生食為主的飲食型態,選用多元化新鮮食材, 少精緻、少調味、少烹煮,常搭配精力湯、蔬果汁、回春水等飲品,更嚴格的飲食形式─「完全生機飲食」,則會排除動物性食品的攝取,包含禽畜魚等肉類、蛋類及 乳製品。
此外,短期禁食或極低熱量攝取的斷食療法,也常拿來與生機飲食搭配施行,宣稱有排毒清腸之效。
生機飲食能刮起一陣旋風,有其可取之處,以下整理成五點供大家參考。
(1) 有機愛地球:「有機的概念與精神」是非常值得推廣的,就個人而言,這些食物中的重金屬、農藥、化學藥劑等有害物質少,可以降低健康危害風險。就整體環境 而言,食品製程中避免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除了保護地球,更有兼顧生命永續發展的意義。
(2) 高纖好處多:生機飲食多以全穀雜糧為主食,搭配豆類及多樣蔬果,飲食中的膳食纖維含量極為豐富。膳食纖維不但可以預防便秘和大腸直腸癌,還能減少脂肪、 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膽酸從糞便排出,達到降血脂及降膽固醇作用。另外,膳食纖維中的果膠也能延緩葡萄糖吸收速度,改善高血糖。
(3) 清淡無負擔:「低油、低鹽、低糖」也是現今健康飲食常強調的重點。油脂熱量高,除了易造成肥胖、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外,研究顯示,它與罹患大腸 直腸癌、乳癌等也有相關。鹽是常見的調味料,過多鹽份會影響血壓,增加心臟和腎臟負擔。精緻糖則是空有熱量、缺乏營養,過量攝取容易造成肥胖及血糖飆升
(4) 多元化食材:生機飲食食譜中常包含全穀雜糧、堅果種子、各式豆類及彩色蔬果。多元化食材提供了豐富的抗氧化營養素來源,如藍紫色蔬果有花青素、 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C等;紅黃色蔬果則富含類胡蘿蔔素、茄紅素、多酚及鐵質等。
(5) 生食生命力:其理論基礎在於未經過烹調的食物,可以保留完整的營養成份,包含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及消化酵素等。然而,生食避免了營養素受破壞, 卻也存在著風險,這部份將在下個段落繼續探討。
儘管生機飲食提供許多益處,卻也不是完美無缺,其中仍藏有不少隱憂。
(1) 冒牌有機充斥:市面上標榜有機的產品越來越多,真假摻雜,不肖廠商藉此哄抬售價,除了有賴政府單位嚴格把關外,採購時慎選可信來源、合格認證的產品 才能避免花冤枉錢。(註2)
(2) 營養素不均衡:「完全生機飲食者」,避吃所有的動物性食品而忽略飲食均衡性,可能造成蛋白質缺乏、胺基酸比例不均、維生素B12缺乏等問題。 再者,蔬果中的鈣質、鐵質吸收率較差,加上大量膳食纖維干擾吸收,可能造成其缺乏而需要額外補充礦物質。
(3) 感染中毒風險:未經加熱的食物通常無法有效殺菌,若是食材沒徹底洗淨就生吃,會增加寄生蟲感染及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風險。
(4) 食材不宜生吃:食材千百種,有些食物並不適合生吃,如豆類,加熱可以破壞其中的抑胰蛋白酵素成份及血球凝集素,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則會破壞體內紅血球。
(5) 搭配與適當性:某些疾病和生理狀態的人採取生機飲食時必須謹慎或做調整,後面還有更多討論,在此就先不贅述。
事實上,生機飲食達成了「高纖、低油、低鹽」的健康飲食條件,相較於今日高加工、精緻化的飲食的確更具防癌效果。但生機飲食是否有 「療效」極具爭議,透過生機飲食戰勝癌症的故事偶有耳聞,而迷信生機飲食造成治療延誤,甚至失去寶貴生命的案例卻也屢見不鮮。
推廣生機飲食不遺餘力的李秋涼女士所言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觀點─「事實上飲食很重要,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環,癌細胞非常厲害,定期運動,一顆樂觀、良善的心,堅定的 信仰以及與周遭維持和諧的關係,也是面對疾病的關鍵。」
就現實面來看,病友現身說法的小樣本是否足夠代表整個罹癌族群仍須存疑,且個體間尚存在遺傳、壓力、睡眠作息、居住環境等多項複雜變因,很多人採取生機飲食的同時, 也調整了生活型態。倘若想以大型實驗證明功效,需暫停所有醫療行為並排除變數來長期觀察,此舉將有人道問題、龐大經費需求及技術上的困難。
1. 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癌症病患:化放療期間,身體比平時需要更多的熱量和蛋白質修復被破壞的組織,攝取高比例蔬果常會 擠壓到蛋白質食物的攝取量,容易造成虛弱無力、體重減輕、免疫下降、增加治療副作用等不利影響。
治療中的癌症病患,尤其是注射化療藥物者,免疫力較 正常人差,直接生食也會增加感染風險。此外,放射治療照射部位涵蓋腸道者,高纖飲食容易加劇腹瀉症狀。一般建議,待療程完全結束後再採取生機飲食。2. 腎衰竭、心衰竭及肝硬化合併腹水的病患:腎衰竭病患的水份排泄、離子(如磷、鉀)調節能力差。生機飲食中大量的蔬果汁,鉀離子 高、水份也多,同時全榖雜糧、堅果種子類的磷、鉀含量也不低,對腎臟病患者來說,無疑是負擔。至於心衰竭及肝硬化合併腹水的病患,同樣有水分限制的考量。
3. 腸胃道手術後、腸胃炎、胃潰瘍等患者:腸胃道手術後或處於腸胃發炎、出血階段者,不適合粗纖維多的飲食,此段期間,蔬果汁 可濾渣後再飲用。
4. 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病患,生食苜蓿芽及芹菜,反而會刺激免疫系統,不利病情控制。
5. 其他:懷孕婦女、兒童及青少年皆屬高營養需求的生理階段,不宜採取斷食療法。糖尿病人大幅降低醣類食物攝取恐有酮酸 中毒的危險,也不建議斷食。
無論如何,均衡飲食是必備條件。六大類食物皆有其獨特性,不可互相取代,新版飲食指南中,有各類食物建議份量可供參考。純素食 或「完全生機飲食」者,需計畫性的將豆類及堅果納入飲食中,並注意維生素B12、鈣質及鐵質補充。黃豆、荷蘭豆、扁豆、四季豆、竹筍、木薯、木耳等食物,生吃反而 有害健康,應烹調後食用。此外,生機飲食中包含大量未烹煮過的纖維,突然單次大量攝取,腸胃功能較差的人易腹脹、消化不良,應依身體耐受漸進調整比較安全。
天天五蔬果可保健康,不過癌症患者追求生機飲食要較為小心。生機飲食較容易偏廢蛋白質的攝取,導致沒有體力負荷癌症治療。突然 大量攝取纖維質,可能會不適應,有人只是喝精力湯就脹氣,最好是漸進式的調整。對於正在接受放療、化療、或是手術的癌症患者,不能輕易改變飲食配方,而且生機 飲食不容易搭配蛋白質,往往就會變成吃素。病人在治療期間比一般人需要更高的熱量,要以更多的蛋白質修復遭到破壞的組織。
有一位罹患肝癌的同事,曾經嘗試過生機飲食,不過發現吃了會覺得比較冷,而且沒有體力負荷治療。因此癌症患者仍需要均衡飲食, 蛋白質攝取需佔總熱量的25%到30%間,他建議可以在治療後的追蹤、用藥階段,提高飲食中蔬果的比率。生機飲食雖能提供眾多裨益,卻絕非人人適合或百病皆除的 萬靈丹,唯有瞭解自身狀態與病況,多方涉獵資訊,必要時請教專業人員、醫師或營養師,才不至於陷入迷思,反而未得其利先受其害。
註1: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暑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
行政院農委會https://www.coa.gov.tw/註2:
政府委託的有機食品驗證機構如下: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中華有機 農業協會、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暐凱國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國立成功大學、環球國際驗證股份有限 公司(UCS)、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HOA)、慈心有機驗證股份有限公司、采園生態驗證有限公司。
當一個人罹患癌症或重病,諸多親朋好友往往會提供很多「秘方」,尤其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的資訊特別多。常有患者問 秘方能不能吃,其實食物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觀念,藉由飲食習慣的改變,行為、生活習慣也要跟著改變,猛吃某一種食物,對健康是沒有幫助的。
我的生活態度就是這樣,每天面對很多癌症病患,其實從患者身上學到很多養生之道,例如飲食。
很多患者問,生機飲食或有機飲食可不可以吃?會不會改善病情?這引起了我研究食物的興趣,後來歸納出一個結論,生機 或有機飲食很不錯,但要完全實踐很不容易,一旦做不到,又是另一種壓力,真正最好的飲食方式,是越簡單、越粗糙、越天然,越好。
所以我的日常飲食,吃得很簡單、味道很淡,不用複雜的烹調方式或食材,也不加調味料。我的結論是:「錦衣玉食要人命, 粗茶淡飯、不好吃的,可能反而更健康。」
開水就比果汁健康;飯店裡精美料理往往是用多種食材熬煮出來的,普林多、高油高糖、營養過剩,並不健康;即使是生機 飲食中的什麼湯或什麼汁,雖然天然,但如果製程繁複,同樣不符合簡單的健康概念。
光靠飲食的改變是不夠的;就像聖經中有兩句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著益處」, 單靠食物無法解決所有問題,還要有心靈上的寄託,所以說:「吃不轉、心不轉、病沒望。」
這不是要所有人都要篤信某一宗教,而是藉由飲食習慣的改變,讓行為、生活、情緒也跟著改變,過簡單的生活還有運動及 心靈的健康。
每天晚上十一時左右,孩子都睡了,會和太太到住家附近的河堤上散步。散步是最好的運動,而且因為工作忙碌,與家人 相處的時間不多,散步時還可與家人分享生活點滴、或溝通某些事物,這麼多年下來,與家人的關係更密切,是很重要的心靈寄託。
我過去曾罹患胃潰瘍,胃潰瘍與生活不正常、壓力大有關,飲食、生活、生理時鐘全亂了,身體自然無法負荷。所以,天然 的飲食、簡單的生活(包括運動與心靈寄託),不刻意追求某種秘方,就是我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