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已於2020年躍居全球最常見之癌症,所幸在早期診斷治療及定期追蹤下,預後較其他癌症為佳。國內乳癌患者六成以上發現時為早期,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臨床數據顯示,早期乳癌患者中約有三成後續會有腫瘤局部復發或遠端轉移的可能性,一旦發生將影響預後。因此在腫瘤切除後,可利用輔助治療降低復發可能性,例如:放射線治療可用於避免局部復發,而化學療法可減少癌症遠端轉移之可能性。然而,輔助治療的副作用以及對於復發低風險的病患是否有過度治療的疑慮讓許多病人裹足不前。「過度治療」會造成病人不必要且沉重的生理及經濟負擔,但「治療不足」可能會增加病人未來復發轉移的風險。為能更精準的幫助病人評估並選擇合適的治療計畫,目前在臨床切除腫瘤後,除利用病人的癌症期別及臨床病理因子來決定術後的輔助治療外,基因檢測可更精準的用於評估病患個人乳癌術後復發風險。
目前能預測早期乳癌術後復發風險的基因檢測,早期有歐美引進針對西方人種之遠端轉移風險檢測評估,但無法提供乳癌局部復發風險評估報告。且檢測主要分析西方人種資料庫,在分析的基因列表中,可能出現因東西方人種差異而引起的基因表現不同。近年來國內已有針對華人基因建立的早期乳癌復發風險檢測,可結合乳癌病患個人基因組表現加上臨床病理資訊綜合評估,同時提供「局部復發」與「遠端轉移」的風險評估,臨床數據驗證準確度可達九成。乳癌患者可於腫瘤切除後,與醫師討論使用乳癌復發風險檢測以獲得更多個人化資訊協助評估輔助治療策略。
臨床上進步往往是超乎我們想像的, 即使在COVID-19 疫情期間,各項臨床及基礎研究仍不斷的進行著,乳癌治療上亦有一些突破及比較具體的項目,從今年最重要的美國癌症醫學年會上報告,列出幾項重要的研究發現。
隨著台灣COVID-19疫情在2021年5月到2021年7月達到高峰,許多其它臨床作業都受到了影響,大家不敢到公共場所(包括醫療機構)就醫、檢查之際,無形中也影響了各類疾病診查及治療之順序。初級保健和專科照護服務的規模縮小或完全停止,及時的癌症診斷可能會受到影響。隨著疫情減緩,呼籲民眾應儘早重新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利用各項新科技的便利,例如:健康存摺、通訊診療等來檢視並追蹤自己的檢查及檢驗報告,瞭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應作的定期檢查,是否應該再安排定期檢查、檢驗?或作進一步檢查、檢驗?如此方能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振興醫訊 第296 期 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