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醫療記者採訪本院資訊室黃純文主任,全文於2018/03/18 在相關新聞網播出,刊登內容與連結網址如下:
位於臺北北投的振興醫院,是臺灣最早提供遠距心臟照護的醫院,讓心臟病搶救可以再早一步,即使資源少,振興IT仍堅持9成資訊系統自主開發,持續改造IT優化醫療流程,怎麼做到?
心臟病是與死神搶時間的競賽,尤其突發性的急症,往往現場短短幾分鐘的及時急救,就有機會救人一命。為了能夠第一時間救助心臟病患,振興醫院是臺灣最早開始提供遠距心臟照護的醫院,早從2006年就開始推動遠距醫療,讓心臟疾病患者返家後,可以透過簡單的居家儀器,隨時測量心電圖,再打電話傳訊到醫院,讓照護中心24小時執班的醫師,直接在電腦上就能進行判讀,病人在家一有任何緊急情況,醫護團隊立即可以介入,提供緊急就醫協助。
振興醫院 遠距醫療簡介 Telemedicine因為是經由電話聲波傳訊,及時監控病人每筆心電傳輸數值,即使是偏遠地區,沒網路也能用,甚至後來,振興醫院更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一併納入遠距監控範圍,給予病人更妥善的居家照護。而一手主導建置這套遠距醫療系統的背後關鍵人物,是振興醫院資訊室主任黃純文。
以心臟移植及心臟外科聞名的振興醫院,早期是復健醫院起家,專門收容小兒麻痺及骨科病患,直到1996年,準備升格成為一家綜合型醫院時,黃純文這時正好從待了10年的三軍總醫院離開,進到振興醫院資訊部門。
剛進來後,黃純文先擔任副主任,隔沒多久,便正式升任主任,肩付起IT改造的重任,這也成為她上任後首要面對的第一個IT挑戰。
黃純文先從IT架構改造著手,將原來醫院資訊系統沿用多年的大型主機全面汰換,全部改採用主從式(Client–server)架構,後來更導入多套新系統,包括門診及住院系統等。不過當時整個資訊單位,包含她在內,只有5個人,就要負責整間醫院所有系統開發、維運及管理,資訊人力相當吃緊。
就像許多醫院資訊系統是委外開發,以節省時間及人力支出成本,振興醫院一開始也依循相同模式,讓資訊人員可專注在IT管理,而不用花費在程式開發上,直到後來一次與委外廠商不愉快的分手經歷,才讓她徹底有了大轉變,轉而開始重視程式開發,跨出醫院自主開發第一步。
黃純文回憶說,原本與委外廠商雙方合作期滿,決定協議解約,對方卻消極不願配合,甚至部分系統未辦妥交接就走人,以致於人員因為沒有完成交接,導致整個系統後續開發及維運面臨嚴重停擺,甚至影響了系統正常運作。後來,他們只好靠著自行翻閱書面文件,從頭開始研究摸索,逐步熟悉系統開發及作業流程,最後花了很長時間,才全部完成接手,她甚至形容:「這是最苦的一段日子。」
有了這次慘痛的教訓,黃純文之後開始傾向系統自行開發,即使是人力有限,還是要求人員自己開發寫程式,而盡量不委外。
振興醫院自1999年開始推動自主開發後,不只後來的遠距醫療監控系統是由資訊部門自行開發完成,甚至連前幾年推出上線的行動巡房系統,及護理資訊系統等,也都自己開發,而不假手他人。甚至隨著醫院規模擴張,現在總共29名IT人員,其中三分之二皆具有足夠的程式開發能力。「如今我們超過9成的資訊系統,都是自主開發。」黃純文驕傲的說。
不過,黃純文不堅持非得要百分之百完全自主開發才行,而視需要投入的人力和成本來衡量,還是會考慮直接購買現成的套裝軟體,例如醫學影像資訊系統(PACS)等。
她更主張,系統要不要委外,應該把握三大原則,技術專屬性高、不需要拋轉資料,以及市場成熟產品,她才建議委外,否則還是傾向自行開發。不過就算是資訊委外,她仍堅持要求,任何一套委外資訊系統,都必須要採開放式架構,讓振興能開發新功能,來避免落入被特定廠商綁定的困境。
為了提供病人更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振興醫院自2009年開始推動醫療作業e化,並且先從電子病歷下手,開始讓門診醫師改從電腦上幫病人看診,在推動電子病歷過程,其實一開始並不順利,遇到許多的反彈聲浪,不過對黃純文來說,更大的一個挑戰在於,達成病歷的無紙化。
「改造醫療作業流程,有時會造成使用者很大的痛苦。」她有感而發的說,想要改變醫生舊有的醫療習慣,捨棄傳統的紙本病歷,改由電子病歷取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振興推動電子病歷的經驗來說,醫師配合度一直不高,各科門診醫生即使看診完,將診斷結果輸入電腦後,常常還是照他原本的作業,將診斷結果以紙張印出,再貼上紙本病歷,交由護理人員送回病歷室,並沒有真正達到病歷的無紙化。
直到2011年才出現轉機,在醫院高層全力支持下,資訊部門開始有了更積極作法,先從減少門診病歷調閱做起,藉此改變醫師的作業習慣,全部改從電腦上作業,一整年下來,醫生替病人看診時,不再調病歷的比例達到75%,後來更進一步配合電子簽章,連紙張也不用列印給醫生簽名或蓋章,才逐步實現無紙化的電子病歷。
黃純文表示,現在,平均一個月,全院經過線上簽署蒐集到的簽章數量有高達60萬章,等於是每月能替醫院省下至少數十萬張用紙,「如今門診不調病歷的比例,更達到97%。」她說。
在成功實施電子病歷後,振興更在2012年全面開始推動e化,改採Web介面作業,對於黃純文來說,又是另一個IT考驗的開始。她表示,原來醫院的所有資訊系統設計,都是採用老舊的程式開發語言工具PowerBuilder來寫,但是用它來撰寫Web服務時,不是功能更新太慢,就是相關的配套機制不完整,追不上Web技術速度的發展,導致許多業務單位的新需求,往往受限於這套老工具,而無法達成,因此,黃純文後來決定改採用新式程式語言C#和.NET平臺來取代。
不過,黃純文並不是一次全部改寫醫療資訊系統的所有程式,而是後上線的新系統,優先採用新語言開發,如行動巡房系統、護理資訊系統等,之後再各別針對舊有系統來改寫,如急診系統等,逐漸取代原有系統的功能,以避免影響到醫院正常的作業。
振興醫院在持續加速醫療e化的同時,也迎來了新一波行動化的浪潮,開始在醫院導入行動應用,並先應用在行動巡房上,將存在醫院醫療系統的醫療影像和電子病歷資料放到平板上,讓醫師帶著一臺平板就能巡房,查看病歷、住院診斷以及X光、電腦斷層等醫療影像。甚至她說「我們希望行動巡房功能,不只能取代實體病歷,甚至可以比原來記錄用的紙本病例做的更好。」。
行動巡房系統導入至今,目前振興醫院已在全院配置大約400臺行動平板,不只醫師全員都有一臺,就連醫師的助理也都有配備,黃純文表示,目前在使用度方面,已達到將近2成的使用率,未來將持續改善巡房功能,提升醫師查房的使用比例。
在行動巡房系統成功上線後,振興持續擴大行動醫療的廣度,還在2017年全面更新全校無線網路AP,改用Thin AP架構,以取代從原來的Fat AP架構,透過統一集中管理的方式,來優化院內連網的品質及提高安全性,黃純文指出,目前全院區已經布建了600多個無線網路基地臺,不只醫院病房,連一樓大廳現在也都提供民眾免費Wi-Fi服務。
隨著醫院規模持續增長,振興接下來還有一個更大目標,計畫在明年挑戰爭取成為北區大型醫學中心,對於黃純文來說,也將面對更大的IT考驗。
不過,在醫院IT應用發展上, 黃純文不一昧盲目追求新技術,而是秉持採取穩紮穩打的作法,來持續追求IT改造再優化。所以,即使她觀察到現在不少家醫院都開始導入智慧病房,她評估後認為使用量太低,推動時機還不成熟,因此決定暫時先不建置,「有時候是面子和裡子的問題,但比起贏了面子,我們更重視裡子。」她說。
她也以2016年導入的門診報到系統為例。不像許多主打智慧醫療的醫院,都會在每個診間門口處,放置一臺看診報到設備,病人只要插入健保卡就能完成報到,還配備液晶螢幕,可以顯示掛號成功的訊息及就診順序。黃純文的作法則不同,她不選擇在每間門診的門口來設置,而是將病人報到,結合生理量測服務,在病人進到診間入口前方測量血壓或身高同時,就一併完成報到。
黃純文表示,透過生理量測結合診間報到的作法,民眾不必再將血壓、心跳等數值抄寫在紙條上,醫師從電腦就可看到量測資料,病人送出資料的同時就完成診間報到,不用再敲門向護理人員遞交健保卡才算報到,也能確保看診民眾的就診隱私,「同樣可以達到診間報到的功能,而且更省錢。」她說。
正因為在醫院待的時間夠久,超過30年醫院IT經歷,讓黃純文比誰都清楚,IT得不斷面對接踵而來的新挑戰,她也觀察到,醫院IT人的角色正在轉變,「 以前我的客戶是業務單位,現在變成要以病人中心思考,」她認真的告訴我,IT和醫院角色的轉型息息相關,傳統醫院以治療為主,而現在的智慧醫院,要變成全能照顧者,甚至在病人還沒生病就醫前,就開始提供照護,「因此,做為提供醫療服務背後關鍵的IT,也要跟著一起轉變才行。」
隨著AI醫療應用議題火熱,黃純文下一步更計畫結合AI技術,用來優化醫療流程,以及提升病人就醫品質。她表示,現階段,將先從現有病歷資料蒐集分析做起,以找出各種潛在的AI醫療新應用。甚至,她也考慮在醫院引進智慧型機器人,未來可以先用在輔助醫生查房,提高巡房的效率。